头条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永州八旬老人19年资助贫困学生近1200人

更新时间:2018-08-28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陈昌世,84岁,19年来,他和家人先后资助贫困学生近1200人,金额达341万元;还捐资400多万元支持乡村学校建设等——

 一根拐棍一把伞 行程二万兴学忙

  

\


陈昌世与老伴汪柏秀查看受助学生名册。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何顺 唐文

  8月,暑气蒸腾。今年84岁的祁阳县工商局退休干部陈昌世,每天忙着走访贫困生,与他们面对面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困难。

  1999年,陈昌世与儿子捐赠200万元,设立祁阳昌世助学基金。19年来,先后资助贫困学生近1200人,金额达341万元。同时,陈昌世一家还捐资400多万元,支持乡村学校建设、全县“十佳最美孝心少年”评选等。陈昌世先后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十佳爱心大使”等。

  艰难求学经历激发助学愿望

  1934年4月,陈昌世出生在祁阳县文明铺镇狭江村。他5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之后与父亲相依为命,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后来,父亲送陈昌世上了3年小学后,决定让他回家种田。

  陈昌世说,为了上学,他两天不吃不喝,与父亲抗争。后来,父亲“低了头”,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供他继续上学。每天,陈昌世要走5公里山路到镇上上学,中午吃从家里带去的红薯,但他还是高兴得不得了。

  陈昌世小学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就在这时,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急需培养老师。陈昌世得知消息,走了30多公里山路,在一个远房亲戚家借到一本“升学指导”。他在劳作的间隙学习,还在晚上父亲休息后借着邻居纺线的微弱灯光学到深夜。终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省第二师范学校。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陈昌世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乡镇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和县工商局副局长等。

  陈昌世说,少年时艰难的求学经历,让他产生了尽力帮助贫困学生求学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祁阳县关工委主任、县政协原主席钟上元向记者介绍,仅在1995年至1999年,陈昌世和老伴汪柏秀在每月退休金加起来不足1000元的情况下,先后资助了7名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达4万余元。1995年8月,陈昌世回老家时,得知村里的陈罗考上华中师大,却因筹不到学费而面临辍学;上大学一年级的陈双明,父亲突然患病丧失劳动能力,也打算休学。陈昌世毅然拿出准备支持亲戚建房的7000元积蓄,帮助他们继续上学。

  父子齐心成立助学基金

  陈昌世有3个儿子,分别是1962年出生的陈寿生、1965年出生的陈冰、1970年出生的陈金山。

  199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某国企工作的陈冰,决心扔掉“铁饭碗”,南下广东闯荡。事前,他特意找到父亲陈昌世商量,没想到陈昌世十分理解他。陈昌世说:“干什么不要紧,但要靠劳动吃饭,凭本事赚钱。”陈冰说,父亲的话,他始终牢记心间。

  1993年,陈冰来到深圳,与两名同乡共同创办一家建材涂料厂,却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面临破产。这时,另两名股东退股了。

  陈冰把工厂搬到远离深圳市区的一处荒地,亲力亲为进原料、组织生产、挨家挨户上门推销,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终于,在竞争激烈的深圳站稳了脚跟。

  后来,大儿子陈寿生、小儿子陈金山也来到深圳创业,兄弟仨创办了一家新材料公司,并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建分厂。

  1999年初,陈寿生、陈冰、陈金山返乡陪父母过春节。看到事业起了步的3个儿子,陈昌世郑重地向他们提出:“我老了,能力有限,希望你们三兄弟能参加捐资助学,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回报社会。”陈寿生、陈冰、陈金山都点头同意。陈昌世接着说,祁阳是人口大县,钱少了解决不了多少问题,资金越多越好,你们尽力而为。

  “那我们捐200万元。”陈寿生和陈冰、陈金山当即作出决定。陈寿生对记者说,这是当时他们能筹集到的全部资金。

  1999年7月,陈寿生兄弟把200万元捐赠到祁阳县教育局,设立祁阳昌世助学基金。

  此后,陈昌世时常打着一把雨伞、拄着一根拐棍,累计行程2万多公里,深入乡村走访调查贫困生,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上好学。

  收到两份特殊的“寿礼”

  8月23日,记者来到祁阳县老城区原工商局家属楼陈昌世家采访,见室内装修已很陈旧,摆着用了多年的旧家具。有一年,陈昌世与老伴汪柏秀计划将住房简单装修一下,但得知老家修进村公路资金不够,主动把准备装修房屋的10万元捐给村里。

  与陈昌世、汪柏秀夫妇打了多年交道的祁阳县教育部门干部李新春对记者说,陈昌世、汪柏秀生活俭朴,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一日三餐也经常是豆腐和白菜。他们还坚持不办生日宴,不收礼金。以前,陈昌世外出走访贫困生,也是挤班车。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兴办公益事业。

  2004年,陈昌世七十大寿,陈寿生、陈冰、陈金山商量,决定给父亲“奢侈一回”。他们事先没给父亲打招呼,在父亲生日当天,送给父亲一辆越野车,这样,陈昌世下乡时就不用挤班车了。而陈昌世把这台越野车作为昌世助学基金的公用车,用于大家走访贫困生等,而油费等开支由自己贴。

  2014年,陈昌世八十大寿。生日这天,他没有待在家里,而是与老伴来到儿时读书的狭江小学。

  原来,狭江小学因为原校址无法满足师生们日常生活用水需求,要整体搬迁。但除了上面拨的资金,配套资金一直没有落实。

  走在儿时启蒙的校园里,陈昌世感到很亲切,但他无暇回忆儿时情景,而是忙着与当地镇村干部、学校负责人核算搬迁学校的资金缺口。经过核算,学校搬迁还要150万元。陈昌世当即打电话给3个儿子,要他们每人捐资50万元。3个儿子都如愿满足父亲的助学情结。

  陈寿生对记者说,这样,学生们就能安心学习了,这份寿礼很值!

  把爱心事业坚持做下去

  8月23日,今年31岁的蒋复云从祁阳县某单位下班后,先去看望社区几名独居老人,帮着干这干那。蒋复云说:“陈昌世爷爷的大爱改变了我的人生,更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00年8月,陈昌世在祁阳县浯溪镇走访贫困学生时,发现路边小店里有一个小姑娘在端菜、扫地。他忙上前打听,得知她叫蒋复云,年仅13岁,因为父母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她只读了初一便辍学打工。

  陈昌世决定帮助蒋复云返回校园。9月1日,他给蒋复云买来一套新衣服,陪着她到学校报到。

  为了让蒋复云安心学习,陈昌世帮蒋复云的父母四处寻医问药,随后她父母的病情得以好转。为帮助蒋复云克服自卑感,他与班主任一起,为她制定了性格培养计划。他还每周到学校了解蒋复云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她解决,直到她顺利完成学业。

  现在已是深圳大学教师的陈小年,年幼时父母双亡,也在陈昌世资助下完成了学业。他对记者说,在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心中,“陈爷爷”不仅是帮助他们重返校园的好心人,更是无微不至关心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长辈。

  在陈昌世家,记者看到一摞厚厚的受助学生的来信。手机上,也有不少受助学生发来的电子邮件、短信。这些信件,陈昌世和老伴都认真回复,解答学生们成长中的困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引导他们不畏困难、努力上进。陈昌世还自费编写了12万字的德育教材,免费赠送给孩子们。

  陈昌世对记者说,捐资助学只有进行时,他和家人会把这项爱心事业坚持做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