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35亿! 蓝山千丝万缕织出毛衫名城

更新时间:2018-09-26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9月20日,蓝山县塔峰镇一家毛织厂,工人正在缝制服饰。图/记者陈张书

仲秋时节,蓝山县塔峰镇处处涌动着创业大潮。一批在外打工者抓住政策的机遇,回乡办起了实业。

大批毛针织企业的兴起,让这个不产面纱的小镇成了“中国毛衫名城”。

石板街、磨石巷……走进永州市蓝山古县城——塔峰镇,就能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建筑的古朴悠深、气势恢弘。再往街巷里走上几步,一阵阵酒香扑鼻而来,这是农家小院正在制作黑糊酒。

“织织复织织”,从线到片,从片到衣。除了农活,塔峰人对这个流程了然于胸,因为他们的心血凝结其中。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个不产一根面纱的小镇,通过日复一日的辛勤织造,织就了“中国毛衫名城”。

“打工潮”逆变“创业潮”

素有“楚尾粤头”之称的蓝山得风气之先,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10万人去广东务工,当时主要集中在东莞大朗镇等地从事毛织工作。一些人在积攒了资金和技术后,纷纷开始自己创业,在当地办起了毛织厂。1996年,在东莞毛织企业打工多年的蓝山人黄树新,认识了老乡曾佑德。由于两人投缘,并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他们决定合伙开办小型毛织加工厂。就这样,说干就干的黄树新借遍亲朋筹集6万元,与曾佑德在东莞大朗镇创办了拥有30台织机的“合利毛织厂”。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产业面临升级的压力,广东出现第二产业转移高潮。”黄树新与曾佑德商量后,于2000年4月把工厂悄然搬回蓝山。这是21世纪初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合利毛织厂的做法在蓝山引起轰动,黄树新成为返乡创业的先行者,很快应邀加入蓝山招商引资大军中,并承担起牵线搭桥的重任。黄树新还有幸参与县委、县政府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2001年7月21日,蓝山县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农民工参与起草的县委、县政府的文件《关于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出台了。

在新政策的刺激下,蓝山县在沿海地区打工经商的能人纷纷返乡创业。一时间,就有170多位老板来蓝山办起了毛织加工厂,作为蓝山县县城所在地的塔峰镇成为了企业办厂的首选地。

高峰期毛针织加工企业发展到480余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蓝山县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名气,1993年被评为全省个体私营先进县,1997年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十快县”,并被列为永州市乡镇企业强县。

2003年,开冰棒厂的左太勇,看中了蓝山毛纺织工人回乡潮的机遇,投入50万元,在蓝山县塔峰镇办起了毛纺厂。没有师傅,去东莞大朗镇把蓝山的师傅请回来;没有订单,找蓝山的熟人介绍。从当初的几十名工人,到如今300多名员工,年产毛衫300多万件。

“条条街道办工厂、家家户户搞加工。”蓝山县科粮经信委副主任李祥龙介绍,当时,蓝山县依托外出务工人员的渠道主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外向型毛织加工。2007年,蓝山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已发展至600余家。其中毛针织加工企业480余家,已成为继广东东莞、浙江桐乡之后,全国第三、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针织基地。

一台电脑织机,顶25个劳动力

在蓝山县泰兴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二楼,戴着白口罩、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机器间,及时解决电脑纺机的故障和纺织中出现的问题,监控产品的质量。

这是蓝山毛织产业不断升级,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真实写照。蓝山县泰兴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左太勇介绍,以前企业都是人工手拉纺织机,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2006年开始人力成本大幅上涨,随后企业开始购买机械加工设备,当时半自动。2009年出现了全自动的数控电脑织机,改变了过去纯人工加工的局面,有效降低了毛织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提升了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当时一台电脑织机要50万元左右,顶30个劳动力。”左太勇算了一笔账,传统的机器1000多也能买,但是要发工资,还要吃住,算下来还是电脑织机合算。一台电脑织机可顶替5名工人,一个工人可控制6台机器,每台机器就相当于节约了30名工人。而且一台机器一天的产值就有三四百块钱。在没有装电脑织机前,工人一天的产值只有七八十块钱。

毛织业的发展使县城人气旺升,人口由3万人增加到10万人,并引来了“诚信马”等数十家针织机械厂在蓝山设立销售点。蓝山毛织企业改变过去“玩人海战术”的观念,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毛织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众多毛织企业纷纷购进先进的电脑织机,仅2009年一季度丽宏、承阳、顺发等毛织企业就投入了4300多万元购置电脑织机。

“中国毛衫名城”怎么来的

近日,蓝山县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吸纳为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并授予“中国毛衫名城”荣誉称号。这是该县继获得“湖南省毛针织产业基地”称号后,在毛衫服装领域获得的又一殊荣,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蓝山地处“楚尾粤头”,是东南沿海通往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也是继广东东莞、浙江桐乡之后,全国第三、湖南最大的承接广东沿海外向型毛织加工企业向内地转移基地。2001年,乘着承接产业转移的东风,蓝山县开始引进第一家毛针织企业,仅仅经过5年发展,该县毛织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支柱产业,涌现了台湾承阳、香港丽宏、湖南德晟、香港卓华等一批规模毛衫服装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产业发展优胜劣汰,蓝山毛衫服装产业逐步实现稳健发展,形成了以承阳针织、卓华服装、泰兴服饰、新炽佳服饰、杰顺纺织、湖南德晟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毛衫服装产业集群。截至2017年底,蓝山毛衫服装类企业保持在126家,完成产值35.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完成产值24.7亿元,占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7%。

相关链接

蓝山县塔峰镇系蓝山县人民政府驻地,是蓝山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毗邻粤港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舜水、排田水、流沙河、龙溪渠道等河流水渠贯穿全境。

塔峰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内有千年古县城遗址——古城村;有古汉墓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下寺;有充满神奇而又有美丽传说的舜水河等。旧时蓝山“八景”中的“峭塔凌云”“富阳平畴”“舜水环带”“东江夕晖”“皇英故祠”“夔龙古庙”均在其境。还有明万历年移建于东山之颠的童峰塔。塔下寺为县内主要游览胜地。寺旁丛林中建有为解放蓝山而牺牲的烈士碑亭。

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目前有各类民营企业1574家,从业人员2.5万余人,有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外向型毛织企业250余家,仅塔峰西路“毛织一条街”就有各类毛织企业80余家,外向型经济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以湘南边贸城、广蓝集贸城为中心的集贸市场,成为湘粤边境货物贸易的集散地。

潇湘晨报记者 陈张书永州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