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云观察]共享模式“大逃亡”!

更新时间:2019-01-13 信息来源:零售商业评论


2019 的开年,两件大事,让共享经济遭遇史上最强寒冬。

这两件事的主角,一个是昔日共享单车的双雄之一OFO,一个是共享汽车的当红翘楚途歌。

今天,我们就透过这两个事件,来看看共享模式的潮起潮落。

OFO和途歌,难兄难弟

2015年的冬日,北大的三个年轻人戴威、张巳丁、薛鼎熬了两个通宵写下了单车宣言,一篇题为《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的帖子在北大传开。9月,ofo共享单车正式在北大校园上线,第一天就收获200多个订单,一个月后日订单突破3000。此后,ofo将这一模式迅速复制到国内高校。

这个年轻人很快被朱啸虎和徐小平看重。随后,资本的浪潮也开始眷顾上了这个北大才子。要知道,戴威还是个90后,那时,他才24岁。

OFO这个创建3年多的年轻企业,曾经是资本追逐的宠儿,总共获得了超过11轮的融资。更是曾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4轮融资。

 2017年1月,ofo宣布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并且ofo车还一度遍布了世界20个国家。

“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戴威发出豪言壮语。在《2017胡润百富榜》上,他以35亿元的身价成为首个上榜的白手起家“90后”。

2018年3月13日,ofo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然而,好日子也就定格在那一时间。

随后,资金链断裂后,让OFO举步维艰,终于在2018年底,病症全面爆发。上门要押金的消费者攻陷了OFO北京总部办公室,1000万人还在排队要押金。创始人戴威甚至被法院下发了“限制消费令”。

近日又有网友爆料ofo在闲鱼上大量甩卖办公桌及其他办公物件,直到昨天,又被爆料,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宣布部门解散。虽然,OFO官方还在积极正面回应,但已经难掩其现在的窘境...

可以说OFO是共享单车的一个缩影。而另一个赛道共享汽车,也同样遭遇寒冬,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途歌。

他的领队人王利峰也曾和戴威一样风光无限。如今却落到被堵派出所的下场。

开年第一天上班,王利峰在北京遭用户围堵,并被带往派出所。由于拖欠地勤薪资,用户押金没法退还,现在的王利峰变成了老赖。

办公室也沦陷

很多还被上锁以及贴上“欠钱不还”的字条

途歌作为一家共享汽车出行平台成立于2015年7月,先后获得了多家投资和基金公司的资金支持,共经历了6轮融资,共计金额约5亿元人民币。途歌及王利峰一度被认为是共享出行领域的“黑马”,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开辟市场,获得不少用户群体。

据公开数据显示,途歌登记在册用户有300万之多,去除未付押金及完成退款的用户,保守估计押金总额在30亿元之上,如果按照每日15个退押名额计算,完成全部清算工作需要几百年时间。

可以说,OFO和途歌,现在真可谓是难兄难弟。

共享单车交卷

2016年,共享单车这一年就挤进了29家参赛者。而在这一轮赛跑中,资本扮演了重要角色,有超过 20 家投资机构站在牌桌两端开始疯狂押注。仅2017年,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总额就达258亿。

然而好景不长,持续烧钱的模式并走不远。2017年至2018年初,悟空单车、酷骑单车等相继倒闭,共享泡沫破灭,共享单车领域陷入倒闭潮。2017年11月,小蓝单车破产,人去楼空。这个被大家誉为“最好骑”的单车,也最终没能逃离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创始人李刚发表声明致歉,正式宣告了小蓝的黯然退市。只剩下一句“我辜负了各位,对不起”。

随着资金需求不断加大,回报遥遥无期,资本方开始弃牌,赛道的选手不断掉队,到最后,竞争选手只有摩拜和OFO

到现在,随着摩拜的胡阿姨离职,OFO在破产边缘,这个风起云涌的赛道,已经率先交卷了。

共享汽车退潮

国内共享汽车行业兴起和快速发展是在2015年和2016年,2017年便进入了爆发期,共享汽车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迎来超千亿元的融资,其中共享汽车共获得融资超700亿元。

其中,ponycar在一年内获得三轮融资。2017年8月,滴滴宣布正式推出分时租赁业务“分分租”业务;2018年1月,神州租车宣布正式进军汽车分时租赁行业。2018年5月,蚂蚁金服宣布领投共享出行品牌“立刻出行”。

截至2018年6月,全国注册的分时租赁共享汽车企业已经超过500家,运营车辆超过10万辆。

但是,共享汽车这股浪潮远比想象中艰难。自2017年友友用车垮台之后,2018年已有EZZY、麻瓜出行、巴歌出行等多家共享汽车公司宣布停止运营。

现在当红翘楚途歌也难逃厄运。可以说,共享汽车的浪潮也在渐渐退去。

共享充电宝焦虑

当然,除了共享出行领域,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共享充电宝。

去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撞上风口后,多家企业获得资本青睐,完成融资。虽然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前景、盈利模式等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但行业快速奔跑的脚步并未受到影响。

2017年的一件事,40天时间内,共享充电宝行业共发生了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的近5倍的融资额。其中街电获得了聚美优品3亿元人民币投资,来电获得了海纳创投基金、红点投资等2000万美元融资。

但好景不长,不过半年时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就进入到洗牌阶段。乐电宣布倒闭,乐电在内,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尽头。

即使到今天,存活下来的来电、街电和怪兽共享充电都还很难突破盈利线。

聚美优品2017年年报显示,街电全年实现营收5800万元,亏损1.33亿元,为聚美优品贡献了1%的营收以及340%的净亏损。

可以说,共享充电宝的参赛者们也处于焦虑阶段。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本质上都是盈利模式的闭环没有打通,被资本驾着风口往上推起来的。也许走慢一点,结局或许不一样。但市场就是这样,已经没有也许,只剩下叹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