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为什么中国企业普缺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更新时间:2018-04-29 信息来源:专利分析与布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的排名第22位,比去年上升3个名次,是历史排名最高的一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中国的排名第17位,比去年上升1位,也是历史排名最好的一次。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瑞士、韩国、丹麦、瑞典、德国、荷兰、新加坡、英国、芬兰、法国、以色列等。

根据政府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在芯片、软件、医学技术、发动机、汽车、飞机、新材料、机器人、机床、农业技术等领域,中国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全世界都在用英特尔和高通的芯片,微软和甲骨文的基础软件、罗罗和沃尔沃的发动机、大众和丰田的汽车、辉瑞和葛兰素史克的药物、GE和西门子的医疗器械……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和排名似乎与观感不符,至少我们的高铁、公路、桥梁、航天等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高科技公司市值比肩美国,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我们的成就更多的是靠经济体量而不是科技创新,尤其是核心科技。

既然我们的科技如此落后,为什么还能取得这么大的经济奇迹?

答案是:廉价劳动力和便于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制度。

我们有世界上数量最多、最勤奋的劳动力,可以把低端的产品价格降到最低,我们的制造业,包括服装、钢铁、家电无不是这样,甚至一些高科技的公司也是因为人工便宜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竞争力。

有了这些出口的低端产品赚取外汇,企业自然能引进一些高科技技术,请一些专家,但最尖端的科技和人才永远是无法引进的。纵观中国的很多高大上的公司,虽然表面上能比肩国外巨头,但仔细一分析,大部分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只能赚中国人自己的钱!

特色保健品医药也有中国人自己在消费,汽车也大部分只能在中国销售,互联网包括BAT主要的市场也都是在中国,而能从国外拿外汇的,多是那些低端制造业企业,赚取外汇的主力还是低端劳动力,而那些跨国巨头却不同,靠的是高科技把外国人的钱拿回到自己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对外汇限制得如此严,很多人都抱怨钱都出不去,如果像很多地方一样可以自由兑换,卖掉北京或上海的一套房就可以在发达国家逍遥自在了。

这些规定表面上不公平,但实质上是,中国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说到底大多是低端劳动力换来的,而这些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若被房价撑起的泡沫都轻松换走了,以后的科技创新跟不上,人口红利消失,就很再有机会赚回来的了。

而那些发达国家高科技公司,他们时时刻刻能从世界各地赚取大量外汇,例如苹果公司最近从世界各地国外带回美国350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中国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十分之一多。

为什么经济发展到现在,企业依然缺少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基础薄弱、技术封锁、教育、文化等,但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企业实际上缺乏一个依靠技术进行竞争的环境。

说到底,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政策的襁褓中成长的,这些企业表面上很大很风光,但实际上主要依靠中国的市场垄断或者廉价劳动力。比如在国外给汽车加过油的朋友都会有种感觉,为什么中国的加油站的气味这么浓烈,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油品的质量更无法吐槽了,但是依然过得很好。如果有一家与欧美一样的加油站,还会有人去这些加油站加油吗?电信企业就更不别说了,资费贵加上各种的不方便,想换个运营商还必须换卡,所以在中国的大部分手机都有双卡双待这个奇怪的功能。汽车行业的情况更糟糕,同样的车型价格要比国外贵很多……

最严重的行业恐怕就是医药领域了,中国的本土医药创新似乎与世界隔绝,到现在为止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承认的药物为零,在世界主流的抗癌药和重症药中,没有一样是中国企业发明的。当然中国的企业似乎也不在乎,因为依靠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依然过得很好,当然这些药和保健品只能卖给中国人,出口基本可以忽略。这次的鸿茅药酒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企业不依靠科技实力研究创新药,拿着所谓一些“祖传秘方”,疯狂地广告投入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了。

在科技密集领域的互联网行业也半斤八两,比如BAT在中国都是相互之间竞争,反正Facebookgoogle都进不来。试想一下,这些跨国巨头一旦都来竞争,这些企业的生存情况会是怎样,还能这样随便做医疗广告?

当然,国家采用各种政策保护产业是应该的,各国都有保护本国产业政策,但到一定程度不改变就会有严重的弊端。依靠政策保护和红利生存的企业不断壮大,不思进取,渐渐地形成既得利益群体,不会想着怎么创新,而是想得到的保护越来越多才好。于是油品质量多年依然不能改善、汽车还是价格高、电信资费降低像挤牙膏似的、打着“祖传秘方”的保健品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不断扩张版图从外卖到共享单车无所不包。但就是没人去踏实地创新,都不想依靠着科技实力与全世界的巨头一争高下,总是惦记着国内的这些政策保护……

从企业申请的专利也可以看到这一点,美国、日本、韩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有三分之一左右都是在国外申请的,因为这些国家的跨国企业的市场主要在国外。但是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虽然很多,但在国外申请的百分之五都不到,尤其专利申请量前几名的国有企业,在国外的专利申请比例更是少得可怜,可见企业根本不愿意在国外依靠科技竞争,要么是依靠国内的市场,要是依靠国内的廉价劳动力。

很多中国企业的市场虽然在国外,实际上也不是依靠技术和国外竞争对手竞争,而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同质化很严重,导致在国外自己人对自己人打价格战。例如中国摩托车企业为争夺越南市场相互之间打价格战损失惨重,而日本企业依靠高端市场过得很滋润。

不努力创新,都想依靠国内的市场、保护政策、廉价劳动力,结果必然无法形成差异化,只能打价格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中兴被美国全面封锁这件事,虽然起因是中兴违规,但也是给中国产业界一个响亮的耳光。纸糊的灯笼一捅就破,没有核心技术是肯定不行的。

中国实际上也有核心技术的,军事领域就是很好的榜样。虽然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美俄有一定差距,但绝对不至于让人轻视。这实际上就是锐意进取的结果,在90年代末一系列事件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无数的科学家刻苦专研,砥砺奋进才有今天的局面。别人有什么中国都立即跟上去,全世界的军事评论家都在盯着中国新式武器的参数,什么地方落后,很快就会补上。

但是在企业层面,情况完全相反,吃政策红利的企业壮大之后不是想着怎么创新,也不想着提高产品质量去国际上竞争,而是想着要更多的政策保护和红利。那些依靠国家把世界互联网巨头挡在门外的互联网企业也整天想着扩大版图,从电影、游戏到外卖无所不包,而不是在核心技术上求突破。医药企业更是疯狂,依靠一个个“祖传秘方”,更疯狂地广告营销,甚至跨省抓人,但就是鲜有人去创新。

所以这种情况是时候改变了,迫使这些企业主动改变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市场竞争,让这些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利润不是真正靠科技获得的,而是国家保护下的政策利润。奶粉和尿不湿就很好的例子,国家稍微放开奶粉和尿不湿的进口,这些奶粉企业面对压力,不但没有倒闭,反而进步飞速,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国乳业领域这几年的进步,但之前在政策保护的中国乳业是什么样子……


分享到: